工作动态
2023年04月30日
图1. 会议现场 图片来源:EV100官网
3月31日-4月2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协办的第九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拉开序幕。
本届论坛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邀请政府有关部门和汽车、能源、交通、城市、通讯等领域的行业机构和领先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新一代汽车消费变革趋势、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策略、新型交通能源保障体系,商用车转型方向、汽车后市场创新路径、汽车数字化与智能制造模式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
1. 电动商用车市场现状
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全球中重型商用车电动化的赛道上遥遥领先,直到最近几年,欧洲、北美、拉美和亚洲一些市场,才开始有一些新能源商用车方面的进展。从细分市场来看,在中国各类商用车中,电动化发展较快的是城市公交车,在零排放商用车中的占比高达70%以上,电动货车占比仅为27%。具体到货车的细分领域里,电动汽车大部分是城市物流配送汽车(即箱式货车),还有一些城市服务类的中型卡车(比如清扫车辆等等),而污染、油耗、温室气体排放占比大的车型(比如半挂牵引车、中重型自卸汽车),仍处于电动化的起步阶段,应成为未来政策的发力对象。
2. 推动中重型商用车向电动化转型的政策工具
首先,要设立清晰的远景规划,从至少5—7年的时间周期出发,给予市场、资本、企业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去进行投资和布局,甚至可规划到2040—2045年,设立全面电动化目标。
第二,需要执行有力的法规标准,这里主要指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标准、能效标准、油耗标准这类的政策法规。
3. 法规政策如何推动商用车向电动化转型
欧盟:欧盟法规是车企的销量平均法规,车企需要满足一个平均的达标值,限值要求面向所有燃油类型的车辆,所以汽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生产零排放商用车来实现达标。当零排放商用车的产量在新生产车辆中达到一定的比例,企业就可以获得二氧化碳排放标准的达标优惠,所以很多企业会考虑生产更多的新能源或零排放汽车来协助达标。同时,法规还设有一个最低下限,这样的机制就保证了市场里一定会有一定比例的零排放汽车。
中国:中国目前实施的是中重型商用车油耗标准,但该标准难以起到类似欧盟法规的激励作用。主要因为零排放汽车不产生油耗,未被涵盖在油耗标准管理范围内。更重要的是油耗法规采取的是单车限值管理方案,根据车型重量级别,来选择对应的油耗限值。在这种机制下,企业没有办法通过平均机制利用零排放汽车来协助达标,所以该标准也就不存在激励零排放汽车发展的作用。
4. 温室气体减排收益评估
我们针对中国两套政策实施情景所能带来的温室气体减排收益做了一个大体的评估。
左图展示了2020到2035年的政策实施情景,图上橙红色和下面的深棕色区域分别代表了严格的零排放汽车销量要求以及严格的油耗(能效)标准所能带来的减排幅度。该情景模拟的是对标世界上最先进的同类标准政策所带来的减排收益。大家可以看到,实施这样的政策情景不仅有助于短期的达峰,也为长期的碳中和铺设了扎实的道路。
右图分析了2035年各个交通细分市场的减排贡献率。重型商用车(黄色区域)虽然占比较大,但并不是最大的减排收益来源,最大的减排收益来自于非道路移动机械(红色区域)。从减碳角度来讲,非道路移动机械减排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5. 商用车电动化的经济效益
我们选取了三个代表城市北京、上海和深圳,以及三类典型的中重型货车,分别是比较小型的普通货车、中重型自卸汽车以及比较大的半挂牵引车。我们用车辆拥有总成本(TCO)的概念来将电动汽车和柴油车的成本进行对比,看二者何时能达到成本平价。如果没有更多的政策干预,这个成本持平点对于比较小的货车来说大概是未来三到五年,对于比较大型的货车是未来八到十年。
如果考虑一些政策的干预,比如给予一些运营补贴,充电激励,税费优惠,甚至于类似于碳税的政策,成本持平点会大幅提前。
6. 结论及建议
我们认为中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巩固和加强在商用车电动化方面的领先优势。
具体包括:
提出长期的目标和市场信号,制定燃油车退出目标和时间表;
制定严格的标准法规(如零排放车辆销售要求或机动车排放标准);
采取适宜的财税激励政策;
设立强制性或有执行保障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针对重点车队提出购买要求。
商用车可持续发展论坛以“深度变革中的商用车产业发展”为主题。邀请到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一汽解放有限公司、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斯堪尼亚中国集团的高管们出席并做主旨发言。论坛讨论内容包括: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给商用车产业带来的变化;商用车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智能化的应用带来的变化;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在补贴政策退出后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商用车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标准统一实现路径;商用车电动化领域的新技术与落地应用;商用车智能化发展趋势与跨界创新;新能源商用车基础设施建设及布局;新能源商用车后市场的发展和趋势。会议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马仿列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