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2025年03月24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等三部门于3月19日印发《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延续了对新能源公交及电池更换的财政支持。ICCT此前对中国电动公交运营现状的研究显示,电池更换成本和维护支出是公交车队运营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此次政策回应了这些现实问题,助力公交车队提升车辆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3月19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等三部门印发了《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提出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对城市公交企业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及更换动力电池给予补贴支持。这一政策是2024年7月《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的延续,体现了政府对公共交通电动化的长期支持。
此前,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在2024年发布了报告《道路客运电动化之路:中国部分城市零排放公交的运营、充电与维护》,研究评估了中国8个城市10家公交车队的实际运营情况,总结了电动公交的运营模式、行驶里程、能耗、维护成本及充电策略。报告显示:
电池更换的现实挑战
车队运营商普遍在第3至第7年更换电池。
更换电池的成本较高,通常占购车成本的30%-50%。
由于财政压力,多数车队会尽可能延迟电池更换,影响运营效率。
充电与维护成本差异
车队的年养护费用差异巨大,从1000元到73000元不等,取决于车辆规格、车队规模及维护策略。
充电策略各异:部分城市采用“电池合理配置”模式,装配较小的电池并增加充电频次;部分车队采用“随时充电”策略,提高车辆出勤率。
《细则》的补贴机制,针对新能源公交车的更新和电池更换,正好可以缓解当前公交企业的运营压力。结合ICCT的研究,可以看到补贴对公交车队的几大主要影响:
降低新能源公交更新成本。8万元的购车补贴将有助于公交企业加快老旧车辆的替换,提高车队整体性能。
电池更换补贴:延长电动公交的使用寿命。ICCT研究表明,电池更换成本较高,公交企业往往推迟更换,影响运营质量。4.2万元的补贴可减轻车队的资金压力,使更多运营商能够在电池衰减至影响运营前完成更换,提高整车运营效率。
支持因地制宜的新能源公交优化。《细则》鼓励各地结合客流变化、行业发展等情况,合理选择车长类型。这一导向可以参考ICCT研究中的“电池合理配置”策略,通过优化电池尺寸和充电模式,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结合ICCT研究,公交车队可采取灵活充电策略,根据电价波动和运营需求调整充电安排,未来通过结合政策支持,降低充电成本。
《细则》为公交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能够缓解新能源公交车队的运营压力,并推动电池更换,提高整体运营效率。随着政策落地实施,车队将有更大空间在提升运营效率与车辆性能之间实现平衡,为推动公共交通系统的可持续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