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博文
作者:杨柳含子
2025年07月18日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全球气候治理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对中国而言,坚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既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在全球绿色竞争中把握主动权、构筑产业长期优势的关键选择。
交通运输作为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其绿色转型成效将直接影响“双碳”和“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进程,国七排放标准作为推动轻重型车辆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将在未来十年发挥关键作用。
在此背景下,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发布了上、下两篇“迈向国七”主题文章,分别针对轻型车和重型车探讨未来减排路径和潜力,以期为国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针对重型车的市场发展趋势,ICCT的研究分析显示,未来中国重型车新车车队中新能源车渗透率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到2030年,中国重型车新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有望达到40%—50%,到2035年有望达到60%—68%。新车车队平均温室气体降幅(以2020年为基准年)到2030年有望达到56%-63%,到2035年有望达到72%-78%。
ICCT基于未来新能源车辆销量预测与传统燃油车技术潜力评估,提出了两个重型车温室气体减排路线图(见图1)。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系统介绍这两条路线图的形成依据,包括:
市场现状与新技术发展规律
行业现有路线图
基于典型使用场景的未来预测
基于新能源领军城市的未来预测
传统内燃机油耗进步潜力评估
图1. ICCT预测的中国重型车车队温室气体减排路线图
自2020年来,随着多项政策法规持续推动,新能源重型货车技术持续优化、使用场景不断拓展、应用日益多元,电动化进程明显提速(见图2)。2024年新能源重型车销量突破23万辆,达到17%的新能源渗透率,市场份额创下新高。
图2. 各重型车类别的历史新能源车销量和渗透率
在上文《迈向国七:轻型车减排潜力还有多大?》中提到,从全球经验看,新技术普遍遵循“S型曲线”发展轨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样呈现出类似轨迹,这也意味着重型车的转型“拐点”正在到来。
图3. 新技术推广所遵循的S型曲线示意图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SAE)发布的《商用车碳中和技术路线图1.0》提出了面向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目标,其中重型商用车的目标如下*:
2030年新能源渗透率达到35%
2035年达到55%
2040年突破70%
2060年达到95%
*《商用车碳中和技术路线图1.0》中的总体目标包括所有质量段的商用车,此处3.5吨以上重型商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目标根据路线图中的总体目标以及2024年商用车销量数据计算得到。
该路线图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整车、零部件企业共同编制,对纯电动、柴油、天然气等14种技术路线从全生命周期成本、技术成熟度、典型应用场景适配性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并考虑了已发布的新能源车推广政策。该路线图提出的目标主要反映了行业在当前政策引导下对未来市场和技术可达性的预测。在此基础上,ICCT判断,随着未来其他排放法规与政策支持的持续推进,中国重型车新能源渗透率有望实现优于行业路线图中所设定的预期目标。
我国重型车使用场景多样,典型场景包括港口短倒、大宗散货运输、城市物流、城建渣土运输以及长线运输等。不同场景下的运营工况、线路特点、日均里程和配套基础设施水平差异显著,叠加不同的政策引导,导致各场景新能源化推进节奏存在显著差异。ICCT根据车辆类型、应用场景特征、目前已实施的政策法规以及2024年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将重型车车队分为7个组别,分别预测了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重型车车队组别1包括大宗散货重点行业车队、港口短倒、重型自卸、城市服务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等。其发展现状表明,在政策要求明确、运行路线固定、补能可达性强的应用场景中,新能源重型车已具备良好的技术可达性与运营可行性,2024年其新能源渗透率已超过34%,在已出台和预计出台的利好政策推动下,我们预计其新能源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同理,对于重型车组别2(工业和日用品运输)、重型车组别3(零担散货、物流集散、农产品等的载货车和长线快递牵引车)、重型车组别4(其他场景)、城市物流车、中型货车和自卸车、客车组别,ICCT依据其市场发展现状、使用场景特征、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等,分别预测了其未来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并根据所有组别2024年的销量占比,提出了ICCT温和情景下的新能源车渗透率目标(见图4)。
在中国重型车电动化的进程中,一批新能源汽车“领军城市”率先探索、成果显著。其电动化发展成果得益于国家战略与政策引领,试点示范项目先行,以及地方层面的共同努力。这些领军城市积极参与“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设定了明确的推广目标与发展计划,并配套出台如经济激励、路权优惠、停车优惠等地方性支持政策,是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加速应用的关键力量,为其它城市的新能源重型车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ICCT将中国的城市分为多个组别,假设每个组别将晚一段时间实现上一个组别城市的新能源渗透率,据此构建了ICCT领军城市情景(见图4)。
图4. ICCT温和情景和领军城市情景下重型车新能源渗透率目标
为评估传统内燃机重型车辆未来的能效提升潜力,ICCT基于现有与未来节能减排技术与车辆能耗模拟软件,对未来重型车的油耗水平进行了模拟分析。据测算,到2030年,重型车平均油耗相较2024年可降低约20%,到2035年降幅可达25%(相关报告将于近期发布)。
根据ICCT报告《中国重型柴油车的绿色转型2021–2023》中的重型车历史能耗数据结合市场销量加权计算,2023年重型内燃机车车队的平均油耗水平较2020年已下降约11%。据此估算,到2030年重型车平均油耗可较2020年下降约29%,到2035年下降约33%。该油耗降幅接近SAE发布的《商用车碳中和技术路线图1.0》中对未来内燃机油耗降幅的预测(2030年较2020年下降30%,2035年下降35%)。
当前,欧盟和美国都正以机动车排放标准为关键抓手推进交通运输部门的减污降碳协同,欧盟的重型车CO2排放标准提出了到2040年减排90%的目标,加州推出了先进清洁卡车法规,要求制造商逐步提升零排放车销售的比例,并于2036年停售内燃机重型车。尽管近期欧美的相关标准法规出现了一定的“松动”迹象,但这些调整并未实质性改变其中长期减排目标,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的大趋势依然不可逆转。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核心优势,2024年中国新能源重型车销量和渗透率都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无论从减污降碳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产业升级的角度出发,中国都有必要坚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并利用好未来十年的关键窗口期,加速推进重型车的全面电动化转型,将近年来积累起来的宝贵优势,真正转化为减污降碳协同与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胜势。
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有机会通过制定和实施先进的国七排放标准,构建起一套全球领先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体系,不仅为中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撑,也将为全球不同发展阶段的汽车市场提供可借鉴的转型范式,助力全球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