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T Webinar

聚焦市场趋势,解读全球主流车企电动化转型最新动向(上)

2025年07月25日

2024年全球电动化转型继续展现出强劲势头,尽管个别主流市场的政策出现调整迹象,电动汽车在全球轻型车销量中的占比仍然创下新高,首次接近了20%,且销量连续两年实现超过25%的同比增长。在政策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电动汽车在成本与性能方面的相对优势也日益显现,各大汽车企业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抉择与市场压力。是加速跟进、抢占先机?还是在转型中逐步掉队?不同车企的应对路径与转型成效,正日益成为全球产业与政策的关注焦点。本次研讨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情况追踪》,从市场层面来剖析全球电动化转型的最新动态。

 

第一部分 主题分享 ICCT研究员 申畅

(P1)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分享《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情况追踪》报告。这份报告分析了2024年全球主要电动汽车市场的情况,研究范围为轻型车(含轻型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后续提及的“车队平均”均指轻型车。

(P2)本系列报告自2020年起持续发布,每半年更新一次。系列报告长期追踪中国、欧洲、美国、印度等主流电动汽车市场,并在最新一期纳入越南、泰国、印尼等新兴市场的电动化发展情况,旨在助力大家了解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最新格局与发展趋势。欢迎大家关注我们该系列报告。

(P3)四大市场新能源轻型车市场份额和在售车型数量:首先介绍中、欧、美、印四大汽车市场在轻型车电动化领域的整体表现。本页图表以四种颜色分别对应四个主流市场,每个市场均包含2023年和2024年两张饼图,各饼图反映四项关键数据:饼图面积代表该市场当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总量;饼图中深色与浅色区域的占比,对应该市场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比例;饼图位置包含两层信息:纵坐标为新能源汽车在轻型车中的销量占比,横坐标为新能源汽车的在售车型数量(体现市场多样性)。因此,饼图位置越高,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越大;位置越靠右,代表市场提供的车型越丰富。从图中可见,除欧洲外,中、美、印三国2024年的饼图均位于2023年饼图的右上方,说明这三个市场在电动化转型中均有进步,新能源车占比和车型数量均有所提升。欧洲的车型数量虽有增加,但新能源汽车占比有所下降。各市场在发展程度和增长速度上仍存在显著差距。首先看中国市场(蓝色饼图):从销量(饼图大小)来看,2024年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远超第二大市场欧洲(灰色饼图)。从位置上看,中国2024年饼图处于最右上方,且与2023年饼图间距较大,表明其在新能源占比和在售车型数量上持续领先,增速亦为最快。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比超40%,销量突破1100万辆,占全球总销量超六成。欧洲市场:其新能源总销量与2023年基本持平,约250万辆;新能源占比停滞在20%左右,较去年下滑1个百分点。代表美国和印度市场的分别是红色和绿色饼图。这两个市场在2024年均有进步: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50万辆,占比提升至10%(上涨1个百分点);印度新能源汽车销量13万辆,占比提升至3%(同样上涨1个百分点)。不过,两者进步相对缓慢,从体量来看,仍显著落后于中国和欧洲市场。技术路线方面,纯电动汽车虽仍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主导地位,但与2023年相比,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占比在四大市场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欧洲和美国基本持平;中国纯电动汽车占比略有下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比有所上升。这一趋势与去年报告中观察到的情况类似。

(P4)全球新能源轻型车市场的生产和销售流向:除各市场自身情况外,我们的研究也涵盖了各个市场间的关联。本页图表左侧呈现新能源汽车在各市场的生产分布,右侧为销售分布,中间连线代表新能源汽车从生产到销售的流向。总体而言,主流市场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中,大部分用于满足自身市场需求。例如,2024年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91%用于国内销售,欧洲这一比例为84%,美国为83%。其中,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约71%),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出口国,出口量远超其他市场。

(P5)四大市场各车型级别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本图展示了四大市场纯电动汽车在各车型级别的市场份额,其中紫色代表轻型商用车,红色代表SUV或MPV,灰色至深蓝色代表不同级别的乘用车。从图中可见,在各国纯电动汽车销售结构中,SUV占比最高,美国和欧洲的SUV占比尤为显著,不仅高于传统燃油车中SUV的销售占比,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印度的SUV占比也呈上升态势。而中国的新能源车型在各车型级别分布较为均匀,提供的车型更具多样性。我们认为,原因之一是与美国和欧洲的车企相比,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上实现了更全面的车型覆盖,这是中国车企的突出优势。相关细节将在后续全球车企评级报告中详细介绍。

(P6)四大市场关键性能参数-能耗:我们对四大市场纯电动汽车的两项关键性能参数进行了比较,将所有车型分为三大类:紫色为轻型商用车,红色为SUV/MPV,蓝色为轻型乘用车,灰色为所有电动汽车的车队平均。上方折线图呈现了各市场不同级别车型的平均能耗及变化趋势。纵观各市场,SUV能耗均高于乘用车能耗。中国电动汽车能耗低于欧洲和美国,但高于印度。2022年至 2024年,美国能耗上升了5%,是主要市场中唯一一个平均能耗上升的市场。

(P7)四大市场关键性能参数-续航里程:这张条形图上半部分展示了各市场不同车队平均续航里程的变化趋势。数据显示,各市场、各大车类的续航里程较上一年度均有提升。中国的续航里程低于欧美,但优于印度;美国电动汽车续航仍领先全球。图表下半部分呈现了2024年不同车型的续航里程。可见,各市场间乘用车的续航差异相对较大,美国乘用车平均续航达590公里,而印度不足300公里。SUV/MPV的续航普遍较长,轻型商用车则普遍较短。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市场结构不同。例如,印度市场能耗和续航里程均较低,部分原因在于其目前在售电动汽车多为微小车型;中国小型车占比也较高,但欧美国家消费者更青睐SUV或中大型乘用车。

(P8)四大市场纯电动汽车前十畅销车型:我们还关注了各市场前十畅销车型,绿色柱状图的长度反映各车型的总体销量,对应底部横坐标。以中国为例,排名第一的特斯拉销量接近50万辆。蓝色圆圈反映这些畅销车型累计的市场份额。以中国为例,第一幅小图最底部的蓝色圆圈代表国内前十畅销车累计的市场份额,对应顶部横坐标,数值不到50%。从四个图中可观察到,各国前十畅销车多为本土车型:中国的比亚迪有四款车、上汽五菱有两款车上榜;欧洲的老牌车企如大众及其旗下斯柯达、奥迪;比如宝马,以及斯泰蒂斯旗下的标致均有车型进入前十。此外,中国的吉利沃尔沃、上汽名爵这两款电动汽车在欧洲畅销电动汽车中也占据一定位置。从蓝色圆圈所示的前十畅销车累计市场份额来看,中、欧排名前十的纯电车型仅占总体市场的不到50%,而美国和印度排名前十的畅销车型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与美国和印度相比,中国和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更具多样性。

(P9)新兴市场快速崛起:我们近两期的市场追踪还新增了新兴市场的趋势分析。左侧柱状图展示了2023年至2024年新兴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的变化,其中绿色为2023年数据,深蓝色为2024年增量。从图中可见,越南2024年新能源市场占有率达22%,较去年上升11个百分点,在新能源销售占比上已超过欧洲市场。这一市场的新能源浪潮主要由本土品牌Vinfast主导,其市场占有率达99%。其他新兴市场表现同样亮眼:泰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比达20%,较去年上涨10个百分点,比亚迪在泰国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达40%,稳居第一;土耳其电动汽车占比上升至10%,主要得益于本土品牌Togg的快速崛起。右侧图表展示了这些新兴市场的技术路线,从2024 年的数据来看,大多数新兴市场以纯电动汽车为主。

(P10)依据2025年5月的最新数据,在2025年1-5月期间,越南新能源汽车占比已攀升至35%,相较于 2024年的22%,又提高了13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强劲,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占比仅次于中国。泰国在2025年1-5月期间,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20%,在全球范围仅次于欧盟。印尼新能源汽车占比几乎翻倍。此外,哥伦比亚、巴西、智利等新兴市场,新能源汽车占比也均处于稳步上升态势。

(P11)政策目标驱动未来电动化节奏:最后,我们从宏观政策层面对主流市场的表现进行分析。本图以实线展示各主流市场新能源销售占比的历史数据,以虚线描绘各市场设定的明确政策目标。例如,中国(深灰色线)计划2027年实现45%的新能源汽车占比,该目标在2024年已基本达成,可见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目标设定上偏保守,未来长期目标设定可更为激进。美国(红色线)方面,若继续保持当前的污染物和排放标准,根据EPA的分析,其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比将达53%,2032年达 68%。欧盟仍维持2035年100%零排放的目标,但新增了部分灵活机制,这些机制可能导致零排放推进节奏放缓,印度当前目标为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达 30%。与主流市场相比,部分新兴市场(如泰国、印尼)虽设定了电动化目标,但多数尚未建立强有力的供给端法规,因此实际进展存在不确定性。

(P12)中国车企轻型电动汽车销量占比、技术组合和市场份额:除整体市场发展情况外,报告中还对比了各市场主要车企的表现。以中国为例,图表第一栏展示了各车企新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以此体现该车企电动化转型进程。其中浅蓝色代表2023年的占比,深蓝色代表2024年的增量,两者叠加即为2024年该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占比。从深蓝色增量来看,中国排名前12的轻型车制造企业中,除比亚迪和特斯拉已实现全面电动化外,其余10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占比均有提升,其中奇瑞、吉利、长安、长城的增长最为显著,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了12到14个百分点,这也体现出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上的加速推进。图表第二栏展示了各车企电动汽车的技术组合,绿色代表纯电动,灰色代表插电混合。中国车企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差异较大,相较于去年多数车企以纯电为主的情况,2024年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处于20%到100%之间。一方面,上汽、一汽、北汽等老牌汽车企业的纯电占比仍超90%;另一方面,长城、比亚迪、长安等企业的插电混动占比为50%到80%。图表第三栏展示了各车企在轻型车领域(含电车和油车)的市场份额,重点体现份额高、体量大的车企。2024年,作为新能源车企的比亚迪已取得不低的市场份额,接近15%;上汽和一汽在轻型车中的整体份额也超10%,其中上汽的新能源汽车占比排名第六,可见其正积极推进转型。关于其他市场车企的表现,更多细节可在我们公开免费的报告中查看,欢迎大家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

 

第二部分 互动问答

问题1:插电混合动力汽车(PHEV)在不同主流市场的发展情况有哪些差异?您如何评价这种差异?

回答:从历史数据来看,欧美市场与中国市场在PHEV发展上确实在初期呈现分化。2022年至2024年,欧美PHEV市场逐步降温:美国PHEV占比基本稳定在20%左右,无明显变化;欧洲PHEV 占比下降显著,从2022年的约40%降至2024年的约30%。而中国PHEV占比持续上升,从2022 年的23%增至2024年的近40%,几乎实现翻倍增长。

这种差异的核心原因在于政策导向与市场环境的不同:

欧美市场PHEV降温主要受政策影响。欧美对 PHEV的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减小,其零排放目标(如欧盟2035年新车零排放要求、美国加州相关法规)均将PHEV排除在零排放范畴之外,导致车企缺乏持续研发投入的动力。同时,PHEV补贴也在逐步退出——德国2023年取消了PHEV购车补贴,直接引发销量大幅下滑;荷兰、法国也在削减相关激励政策;美国虽保留联邦层面补贴,但设置了电池容量等技术门槛。此外,欧美消费者逐渐意识到PHEV实际节能减排效果不及预期(如纯电模式使用率低、未及时充电时与燃油车差异小),而纯电动汽车的体验持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续航增加降低了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续航焦虑,2024年欧美市场纯电车平均续航已超450公里),进一步降低了对PHEV的依赖。

中国PHEV的高速增长则得益于政策包容与产品进步。政策层面,中国未将PHEV排除在新能源体系外:双积分政策中,纯电续航达标的PHEV可获得积分,部分车型积分甚至高于短续航纯电车辆,对企业合规具有实际价值;地方层面,牌照路权、换购补贴等激励政策对PHEV与纯电车辆一视同仁。产品层面,中国PHEV性能显著提升,续航普遍达100公里,部分增程车型达200公里,可满足城市日常通勤需求,契合消费者降低使用成本的诉求。不过需注意,中国PHEV的增长高度依赖当前政策环境,若未来积分政策收紧或路权限制调整,其发展趋势可能随之变化。

 

问题2:从近期的趋势来看,部分新兴市场的电动汽车涨势很好,其背后原因是什么?

回答:新兴市场电动车销量增长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

首先,财税激励政策的实施较为广泛且效果显著。例如,泰国对电动汽车购车提供最高近2000美元的补贴,还推出进口关税减免、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印尼、哥伦比亚等市场也有类似的税费减免政策。这些政策吸引了大量中日韩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而中国电动汽车本身具备成本优势,叠加财税政策后,优势进一步扩大。

其次,其他政策手段也发挥了作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对普通机动车实施限行,但电动汽车不受限制,同时逐步取消燃油车的燃油补贴,这使得电动汽车在使用便捷性和经济性上更具吸引力。越南则对本土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且配套设施建设跟进及时,自建了大量专属充电网络,助力国内市场快速打开。

此外,新兴市场正积极制定燃油经济性标准,相关法律法规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增长。